日本海軍局地戰鬥機─紫電

(N1K)

紫電(川西)

        要談紫電,就不能不從他的原型機強風開始說起。1940年9月,日本海軍提出高速水上戰鬥機計劃,這是由於太平洋上島嶼星羅棋布,在佔領島嶼的初期,島上的機場不是殘破不堪就是沒有,這時島上根本沒有防空能力,又不能叫機動部隊停在附近,因此便有水上戰鬥機的構想,水上戰鬥機不需要使用機場起降,只需在水邊搭設臨時的浮台就可以繫留使用

        川西會社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發後,1942年終於推出了高速的水上戰鬥機─強風。強風使用了川西新發展的自動戰鬥襟翼,並使用和雷電相同的"火星"發動機,因此有不錯的性能,不過由於使用經驗上的問題,強風不僅製造的少,就連進入部隊的時間也一延再延

        但是後來戰局失利,導致日本必須研發攔截機,於是海軍本部便要求川西將強風原本優異的空戰性能,改良成為陸基式戰機。在菊原設計小組的努力下,很快的就推出了紫電一一型。紫電一一型採用了中單翼設計和大型的四葉螺旋槳,機身的離地高度過高,導致主起落架過於脆弱;新製造的自動輔助戰鬥襟翼裝置,是由U型水銀管的壓差驅動液壓系統,但由於裝置複雜,襟翼的控制往往又需用手動。另外更糟的是紫電的發動機選用的是"譽","譽"型發動機雖然體積小、重量輕、馬力大,不過由於整個發動機過於精密,一些像過熱、馬力不足等毛病時常發生,另外機身結構複雜,因此製造過程也比較長,導致實用性大幅降低

        由於前線對紫電的風評不佳,川西的鳴子工廠便推出重新改良後的紫電二一型,也就是極為著名的紫電改。紫電改採用低單翼的設計,因此起落架得以減短,強度也較為上升。戰鬥系統也做了些改良,變的更精準而較簡化,尾翼則是全新的設計,並簡化了機身結構,使紫電改的製程也大大的減短,使得紫電改一躍成為海軍的有力戰機之一。縱使引擎的問題始終還是沒有解決,但是因為戰局吃緊,紫電系列還是加入了戰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由源田實大佐所率領的343航空隊,343航空隊全隊都由菁英份子組成,可以說是日本海軍的王牌飛行隊,並有不錯的戰功。紫電系列的總產量共計1440架,其中最多的就是二一型的紫電改,而原型機強風僅只有製造了97架,一般許多人認為紫電改是大戰後期日本海軍對美軍威脅性最大的戰機

  紫電(一一型) 紫電改(二一型)
翼展 11.97m 11.97m
8.885m 9.35m
4.085m 3.96m
2897kg 2657kg
發動機 1具中島"譽"21型星型複列18缸空冷發動機(1990hp) 1具中島"譽"21型星型複列18缸空冷發動機(1990hp)
最高時速 583km 594km
實用升限 12100m 10760m
續航力 1430km 1720km
武裝

兩翼九九式2號20mm機砲各1門,部分機型翼下各加裝1門九九式2號20mm機砲

機首八九式7.7mm機槍2挺

機腹中線副油箱用掛架1個

翼下250kg炸彈用掛架1個

兩翼九九式2號20mm機砲各2門

機腹中線副油箱用掛架1個

翼下250kg炸彈用掛架1個

 

人員 1名 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