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航空母艦信濃

(AIRCRAFT CARRIER SHINANO)

信濃(ウスソ)

    信濃是大和級戰艦的3號艦,1940年5月4日於橫須賀起造。大和級是日本建造過最大的軍艦,滿載的排水量超過72000噸,並搭載新發展的46cm/45三連裝主砲3座,副砲則挪用最上級汰換下來的15.5cm/60三連裝砲。因為大和級是預定當作水面艦隊的主力,因此套用了許多正在發展的新技術,所以一般推測在信濃上因該會使用更新的電子裝備和更新的指揮系統

    但是信濃畢竟還是沒有以戰艦的身分出現在海上,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中,日本海軍引以為傲的大型空母遭到了全滅,僅留下在珊瑚海海戰後回航日本當時正在進行整捕的翔鶴和瑞鶴兩艘空母,因此海軍決定將建造到一半的信濃改裝成空母,同時決定改裝的還有準備改裝成航空戰艦的兩艘伊勢級戰艦。由於當時信濃已經完成最上層甲板的工事,要把大和級具有強大防禦能力的上甲板給切開重新製作密閉式機庫太浪費時間,因此橫須賀造船廠決定直接在甲板上興建開放式機庫,這不但能減少建造的困難度,艦內的空間也可以增大以搭載更多的戰機或彈藥燃油。但是隨著馬里安那海戰和雷伊太海戰的爆發,日本海軍的空母艦隊幾乎遭到全滅,剩下的幾艘小型空母也因為裝載不到足夠的戰機因而無法參戰,因此海軍巴不得信濃趕快完工而對橫須賀工廠下令加速信濃的建造工事,最後在1944年11月19日終於完成空母的改造工程

        但這種突擊施工的建造方式,信濃其實還有許多地方尚未完工,而且船體的水密性也沒有進行相關的試驗,就這樣急急忙忙的前往位於四國的松山基地進行訓練,也預計在那裡裝備航空索具和噴進炮。11月28日下午6點,信濃在濱風、磯風、雪風三艘驅逐艦的護衛下,啟程前往松山基地,由於三艘驅逐艦都是護航任務的老手,加上剛從捷一號作戰歸來,對於美國潛艇的威脅有深刻的體驗,因此三艦的艦長都希望在"天未明時出航,並以靠岸方式航行",而信濃的艦長阿部則害怕遭到空襲,因此主張"夜間出航,"並走海路航行",結果高層採用了信濃艦的方案,後來這對信濃的命運可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艦隊航行在瀨戶內海上,並靠著蛇行以躲避攻擊,然而在午夜剛過,信濃就已經被在附近海域巡邏的潛艇射水魚號給盯上,之後的三個小時,射水魚號一直在找機會隊信濃進行攻擊,最後在29日的凌晨3:14(當時在濱名湖南方176公里海域),射水魚號終於運動到一個理想位置,並對信濃連續發射了6枚魚雷,在這時候信濃終於發現朝他而來的魚雷航跡,不過要轉向躲避已經來不及了,在一連串的爆炸中,信濃的左舷水線附近被4枚魚雷擊中,造成了大量的海水湧進了信濃水密性極差的艦身中,更慘的是艦上的人員大多不是技術人員就是第一次航海的軍校少尉生,缺乏實戰經驗的結果,對平衡注水及快速關閉防水艙門的認知缺乏,使海水極端大量的湧入艦中,加上船身破口附近的H型橫樑斷裂,使破口大到幾乎無法堵住,艦上的抽水機也因為長時間大功率的運轉,在棄船前便故障。信濃的由於大量進水,船身向左舷傾斜,不過艦長阿不認為信濃是由大和級戰艦改裝的,船身應該堅固到足以使信濃前往目的地後在進行整修,不過事時並非如此,信濃在海上就這樣傾斜著掙扎航行了接近8小時,最後到潮岬南方100海浬處,艦身傾斜度以達到極嚴重的左傾50度,阿部只好忍痛下令棄船,最後在10:55沉沒

 

尺寸 全長265.8m、全幅36.3m

排水量

68059噸

飛行甲板尺寸 全長256m、全幅40m
航速/續航力 27節;10000海浬/18節
武裝

12.7cm/40連裝高射砲8座

25mm三連裝機槍

25mm單裝機槍

12cm 30連裝噴進砲12座

搭載機

新式戰機47架(20架烈風、20架流星改、7架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