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航空母艦大鳳

(AIRCRAFT CARRIER TAIHO)

大鳳(ギゆナよ)

    由於空母必須减低飛行甲板的重量以增加復原性,加上飛行甲板多為木製,因此跟其他艦種相比顯得非常脆弱。因此日本海軍提出以裝備有抗炸甲板、防禦魚雷攻擊的舷側裝甲帶等多種防禦設備的重裝甲空母,航行至機動部隊前方以擔任洋上補給基地,而較脆弱的空母則退居敵機的空襲圈外發動攻擊,之後這些艦載機則由前方的重裝甲空母進行補給

    1939年,經過長久設計的重裝甲母─大鳳,正式在神戶川崎造船廠起造。大鳳也是昭和14年度(1939年)的第四次艦艇補充計劃中唯一的一艘空母。但是由於新技術的困難,大鳳的建造進度一直快不起來,甚至一度逼近停頓。但在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時,4艘空母遭到美軍俯衝轟炸機攻擊,隨即沉入海中,日軍在受到這次教訓後,體認到飛行甲板的防禦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因此大鳳的建造繼續的進行,終於在1944年3月7日完工,成為日本第一艘裝甲空母

    大鳳的基本構型仍然參考翔鶴級,包括球根式艦艏、偏右舷艦橋等設計都承自翔鶴級,但在外型則較接近英國的光輝級。大鳳從飛行甲板由75mm的CNC和20mm的DS鋼板構成,上面鋪有由混凝土、橡膠乳和金屬屑混合的特殊材料,能抵抗500Kg炸彈直接命中而不損毀,不過由於飛行甲板的重量上升造成艦身重心上移,為了改善此點,只有減少乾舷高度。但由於乾舷高度不足,若採用以往使用的下彎式水平煙囪,會產生海水侵襲煙囪外端造成酸性腐蝕的狀況發生,因此大鳳改採將煙囪向外傾斜26度融於上部結構中,由於之前在飛鷹級上試驗狀況良好,所以大鳳也採用了相同構型的上部結構。至於艦身降低可能造成波浪衝襲艦艏的問題,則採用將船身艙壁向前方延伸至船艏形成全封閉式艦艏以加強凌波性能。另外由於甲板重量增加,因此僅使用兩具而非一般的三具飛機升降機以增強甲板強度

    1944年6月,美國機動部隊進攻塞班島,日本發動阿號作戰,雙方爆發馬里安納海戰。19日上午8點10分,美國潛艇大青花魚號發現大鳳並展開攻擊,一枚魚雷直直向著大鳳的左舷而來,當時大鳳正在起飛艦載機而無力閃躲,只見當時由小松笑雄駕駛的戰機直接撞上了魚雷挽救了大鳳,但大鳳卻沒躲過第二次攻擊的魚雷,這枚魚雷擊中了後升降機的左舷側,馬上造成艙壁破裂浸水,由於巨大的震動,升降機發生了損壞而無法使用,因此決定封閉升降機,然而這卻使的附近的抽風系統也跟著停擺。由於之前的爆炸,航空油料的管線有許多處都受到損毀,上述的舉動卻造成油氣在艦底聚集。下午2點32分,油氣聚集到了相當的濃度,這時由艦內產生的電火花引爆了這些油氣,原本損壞的後部升降機被爆炸炸上了天,裝載在機庫的戰機也一架架的引爆,很快的艦身就被大火所籠罩。只見艦員拿著水管想撲滅幾不可滅的大火,很快的─大鳳就被宣告放棄,並在當天傍晚時沉入海中

尺寸 全長260.6m、全幅27.7m

排水量

29300噸

飛行甲板尺寸 全長257.5m、全幅27.7m
航速/續航力 33.3節;10000海浬/18節
武裝

10cm/65連裝高射砲6座
25mm三連裝機槍

搭載機

新式戰機53架(烈風、流星改、彩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