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航空母艦蒼龍
(AIRCRAFT CARRIER SORYU)
蒼龍(ガよベピよ)
就如同之前在夢幻戰艦區的敘述相同,蒼龍是日本海軍為了對抗美國航空巡洋艦No.39所設計的,剛開始(也就是所謂的G6案)是搭載了70架戰機和20.3cm/50連裝砲塔3座的軍艦,日本海軍在1931年開始展開這艘特異獨行軍艦的設計工作,依 據1932年的設計原案,新造艦艇排水量17500噸 ,預計建造兩艘。然而隨後日本海軍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友鶴事件",使得軍艦的復原性一下子變成了熱門的話題,蒼龍的設計小組決定將設計變更為15.5cm/60三連裝 及連裝各1座 於飛行甲板下方以增加復原性,然而這個設計對當時的技術來說還是太過勉強,尤其為了裝備砲塔,飛行甲板前緣僅只能用幾根鋼樑撐住,造成了前甲板重心過高和強度不足的問題,蒼龍的結構強度問題受到了很大的質疑,而且航空巡洋艦的設計對砲雷戰來說,又造成了操艦不易和低防禦力的缺點,因此在1933年,日本海軍決定將蒼龍的艦種變更為單純的15000噸級中型空母雖然跟當時日本海軍的主力空母赤城、加賀相較之下,僅只有15000噸級的蒼龍得卻是小了一號,不過由於蒼龍是從一開始就以空母的設計起造,乾舷比起這兩艘改造航艦來的低,相較下復原性就提高不少,偏右舷的小型艦橋被設置在艦身的前半段,隨後則是先向外伸出後向下彎曲的兩根煙囪,甲板上裝置了三部飛機用的升降機(分別在艦首、艦尾與飛行甲板中央),此外蒼龍還是首艘採用舷內通路的日本空母,這是因為在惡劣海象時,舷外通路的設計將會導致艦員的危險。基本上來說,日本空母發展到蒼龍就已經定型了,之後出現的飛龍和翔鶴級、雲龍級都算是蒼龍的改良艦而已。蒼龍還是日本首艘採用電焊法造成的空母,因此他比起同樣船體卻採用铆接的飛龍建造時間更短且更輕,不過在第四艦隊事件發生後,蒼龍還是有對艦身結構再做了一次加強。蒼龍在1936年11月20日完工於吳港海軍造船廠,和飛龍共同編 組第二航空戰隊(指揮官山口多聞少將)
1938年4月,蒼龍和加賀被派往中國戰場支援日軍的作戰,並用艦載機空襲了南京;同年10月向南出擊廣東一帶,並在年底返回日本。1941年7月,第二航空戰隊出擊法屬中南半島,並擔任火力支援任務。1941年12月7日,蒼龍和飛龍所編組的第二航空戰隊參加了空襲珍珠港的戰役,蒼龍的俯衝轟炸機隊(九九艦爆,D3A)擔任第二波攻擊的主力,成功的重創了正在航向港外的內華達號戰艦,該戰使蒼龍一戰成名成為日本海軍中戰功彪炳的航空母艦。在回航日本途中,由於威克島的戰況吃緊,因此蒼龍和飛龍轉向威克島,並給海軍陸戰隊提供了相當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1942年則出擊南太平洋及印度洋等地,空襲了達爾文港,並在印度洋上擊沉了英軍的輕空母哈密斯號及重巡洋艦多塞德特郡號
1942年6月5日 ,日美雙方爆發中途島海戰,在密碼被美軍破譯的情況下,日軍艦隊的行蹤被美軍掌握,加上戰術運用上的疏失,蒼龍在轉向迎風航行準備放出艦載機之際,遭到美軍空母大黃蜂號的俯衝轟炸機群攻擊 ,三枚重型炸彈直接穿透了蒼龍的甲板,並在機庫內引爆,隨即引發了大火,飛行甲板上正在準備出擊的戰機被大火波及,搭載的彈藥及油料全被引爆,蒼龍瞬間就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沒幾個小時,他的主機就停止運轉,隨後沉沒海中
尺寸 | 長227.5m、幅26m、吃水7.46m |
排水量 | 15900噸 |
速力/續航力 | 34.5節;8000海浬/14節 |
武裝 | 12.7cm/40連裝高射砲6座 25mm連裝機槍 |
搭載機 | 各式戰機73架(常用57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