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航空母艦龍驤
(AIRCRAFT CARRIER RYUJO)
龍驤(ベピよェブよ)
在條約簽訂後,日本一共有赤城、加賀兩艘大型空母和鳳翔一艘小型空母,因此不只在編組或運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航空艦隊,增建一艘小型空母成為時勢所需,因此日本海軍將1928年度計劃中的水上飛機母艦重新變更成為空母,也就是龍驤。由於鳳翔的搭載機數不足,因此海軍在建造龍驤時便要求增加搭載機數而再多加了一層機庫,因此和鳳翔那種低矮的艦型相比就顯得頭重腳輕。龍驤於1929年11月26日於橫濱船塢動工,不過在下水後就改至橫須賀進行剩下的工程,就如同當年鳳翔一般。龍驤在1933年5月9日於橫須賀工廠完工。不過在龍驤服役後,1934年和1935年接連發生了友鶴事件和第四艦隊事件,艦艇的復原型成為當時的重要課題,因此龍驤隨後對艦身強度和復原性的方面做了補強,排水量也因此增加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龍驤隸屬於角田覺治少將所率領之第四航空艦隊,並出擊菲律賓一帶支援登陸作戰,之後被編入南洋部隊參加印度洋方面的作戰。不過由於受到了美軍空母部隊的壓力,山本大將決定進工中途島誘使美軍艦隊來場攤牌決戰,因此在1942年5月底帶領聯合艦隊大半的兵力像中途島殺來。美軍據報後,隨即調派企業號、約克鎮號和大黃蜂號三艘空母出擊,雙方在6月5日爆發了中途島海戰。在該戰中,龍驤和隼鷹兩艘空母編屬於第二機動部隊,屬細萱戌子郎中將之阿留申攻略部隊之一,並在隨後空襲了阿留申群島的荷蘭港
在中途島海戰後,龍驤重新回到了南太平洋上。1942年8月,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瓜達康納爾島,日美雙方隨即爆發激烈的爭奪戰。為了奪回瓜島,日本海軍決定動用手上所有的兵力出擊,美軍聞訊緊急抽調企業號和沙拉托加號進行反制,雙方在瓜島附近爆發第二次所羅門海戰。在該戰中,龍驤擔任誘敵艦,處於艦隊前端,被美軍當成唯一的空母而被艦載機集中攻擊,嚴重受創燃燒後,於8月24日下午沉沒於馬來塔島(所羅門群島南端)附近海域
尺寸 | 長175.4m、幅20.3m |
排水量 | 8000噸 |
飛行甲板尺寸 | 長179.8m、幅23m |
航速/續航力 | 29節;7000海浬/15節 |
武裝 |
12.7cm/40連裝高射砲4座 25mm三連裝機槍 25mm連裝機槍 |
搭載機 |
48架舊式單翼戰機(常用36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