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航空母艦飛鷹級
(AIRCRAFT CARRIER HIYO CLASS)
飛鷹(チプよ)
日本郵輪公司於1937年間計劃建造兩艘24000噸的高速豪華郵輪,以加入太平洋航線的營運;日本海軍也出資(六成的建造費)協助建造計劃,其實是為了在日後有需求時能改裝成大型高速航空母艦,該計劃所建造的出雲丸和橿原丸兩船即成為後來的飛鷹和隼鷹。然而因為日美關係緊張,在1941年1月時海軍便決定中止出雲丸客輪的建造工事,將其改裝成空母。由於在設計時便以改裝為空母為前提,所以和一般的商船改造空母完全不同,性能格外的出色。日本在飛鷹級上首次使用大型島型艦橋和向外傾斜式的煙囪,而且還導入了球根式艦艏,身為大鳳試驗艦意味濃厚。不過飛鷹級如果把它當成正規空母使用時,速力僅只有25節,就一般要達到30節以上的要求實在偏低。另外由於是由商船的設計起造,飛鷹的整體防禦力比正規空母來的低,很容易因為受到攻擊而重創,不過飛鷹級其他的性能和海軍當家的中型空母蒼龍或飛龍相差不大,算是很優秀的艦艇。出雲丸在1942年7月31日於神戶川崎工廠完工,並更名為飛鷹
美軍在1942年8月登陸瓜達康納爾島後,日軍見幾次對瓜島的增援都沒收到效果,因此在10月發動一次海陸聯合攻擊意圖奪回瓜島。計畫投入海軍的所有兵力,包括大型空母翔鶴、瑞鶴,輕空母瑞鳳、改裝空母隼鷹、飛鷹等,加上由四艘金剛級高速戰艦和些許重巡組成的屏衛艦隊向瓜島殺來,準備殲滅掉前來支援的美軍艦隊和提供登陸時的火力。美軍聞訊立刻下令金開德中將率領大黃蜂號和剛修復完成的企業號出擊,兩軍在度在瓜島附近海域爆發了聖塔克魯茲海戰(日本稱為南太平洋海戰)。不過在10月22日,飛鷹在東所羅門海域輪機突然發生故障,飛鷹的航速大幅滑落無法進行戰鬥航海,因此轉向回航特魯克進行修復。之後由於雙方艦隊都退出所羅門群島回航進行整補,因此飛鷹在1942年時是少數沒有出戰過的空母
1943年春天,飛鷹再度前往南洋進行對臘包爾等島進行戰機的運輸工作,這是由於當時日本海軍的艦上航空兵力尚未訓練完成,因此部份的空母便江艦上的航空對轉往陸基使用,並擔任起運送陸基航空隊戰機的任務。不過在1943年6月10日,飛鷹載運戰機再次前往南洋時,在東京灣的三宅島附近遭到了美國潛艇攻擊,1枚魚雷擊中飛鷹的艦首後部,前部爐艙因為魚雷的攻擊引起嚴重的損壞和進水,飛鷹隨即因此失去了動力在海上漂流,所幸事發地點距離日本本土很近,在日本海軍工作隊的搶救下,飛鷹折回橫須賀進行修復
在經過了短暫的修復後,飛鷹在1943年秋天開始又連續前往帛琉、菲律賓、新加坡、特魯克等地進行戰機的運輸工作,並暫時充當護衛空母使用。一直到1944年5月,飛鷹的航空部隊才正式訓練完畢,並且換裝了天山、彗星和零戰五二型等新式艦上戰機,隨後轉往南洋以加強內防禦圈的戰力
1944年6月,美國機動部隊進攻塞班島,日本發動阿號作戰,雙方爆發馬里安納海戰。19日當天天氣極不理想,海面上烏雲密佈,那些技術不夠熟練的飛行員在經過400海浬的長距離飛行後,大部份都發生了迷航的狀況,而且就算到達艦隊上方也無從辨識目標投彈。反觀美軍艦隊有良好的通訊和雷達預警系統,能夠緊急調派戰機前往100海浬處緊急攔截日機,加上對空搜索雷達和VT信管的發威下,美軍在該戰中一共擊落超過300架的日本戰機,因而有"馬里安那射火雞"一辭的誕生。而飛鷹在當天傍晚後撤時,突然遭到美軍潛艇的攻擊,一枚魚雷擊中了飛鷹的舷側水線,隨即引起嚴重進水導致全艦失去動力,隨即在美軍的第三次空襲中遭到大規模的攻擊,最後沉沒在塞班島西方海域
新造時 | 最終時 | |
尺寸 |
全長219.3m、全幅26.7m |
全長219.3m、全幅26.7m |
排水量 |
24140噸 |
24140噸 |
航速/續航力 | 25.5節;6000海浬/15節 | 25.5節;6000海浬/15節 |
飛行甲板尺寸 | 長210.3m、幅27m | 長210.3m、幅27m |
動力 |
艦本式重油鍋爐6座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 56250匹軸馬力、四軸推進 |
艦本式重油鍋爐6座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 56250匹軸馬力、四軸推進 |
裝甲 | 沒有裝甲 | 沒有裝甲 |
武裝 |
12.7cm/40連裝高射砲6座 25mm三連裝機槍 |
12.7cm/40連裝高射砲6座 12cm 28連裝噴進砲6座 25mm三連裝機槍 |
搭載機 |
53架舊式單翼戰機(常用48架) | 53架舊式單翼戰機(常用48架) |
隼鷹(ェピモプよ)
橿原丸是橿原丸型客輪的一號船,擁有姊妹船出雲丸。不過由於日本關係緊張,橿原丸在1940年10月決定改裝成空母,改裝作業在1942年5月3日於三菱長崎造船廠完工。不過在完工時仍然採用了橿原丸的名字,並和空母龍驤共同編組第四航空戰隊。在中途島海戰時由於橿原丸的飛行隊經驗較為不足,因此第四航空戰隊隨充當誘餌的北方艦隊出擊,由於當地的美軍勢力並不强,第四航空戰隊遊刃有餘,除了佔領了阿留申群島的基斯卡島等地,甚至還轟炸了阿拉斯加西岸的荷蘭港。一直到出雲丸完工並改名飛鷹後,橿原丸才改名為隼鷹。由於隼鷹比較早完工,也有很多人稱其為隼鷹級,不過這裡以飛鷹的艦名較早出現而稱其為飛鷹級
在第二次所羅門海戰後後,日軍見幾次對瓜島的增援都沒收到效果,因此在10月發動一次海陸聯合攻擊意圖奪回瓜島。在這次攻擊中除了機械故障無法出擊的飛鷹之外,包括大型空母翔鶴、瑞鶴,輕空母瑞鳳、改裝空母隼鷹也都出陣,加上由四艘金剛級高速戰艦和些許重巡組成的屏衛艦隊向瓜島殺來,準備殲滅掉前來支援的美軍艦隊和提供登陸時的火力。美軍聞訊立刻下令金開德中將率領大黃蜂號和剛修復完成的企業號出擊,兩軍在度在瓜島附近海域爆發了聖塔克魯茲海戰(日本稱為南太平洋海戰)。在該戰中,日軍在作頭兩輪攻擊時,企業號首先偵測到敵機並躲入雷雨雲中,而暴露在洋上的大黃蜂號則遭到日軍的集中攻擊。先後一共有5枚重型炸彈和2枚魚雷擊中艦身,其中兩架日機還對其做出了自殺性攻擊,造成艦上動力中斷並引發大火,隨即陷入無法挽救的狀況,最後被日軍驅逐艦發射魚雷擊沉。而企業號則在日軍的第三次攻擊時,以28節的超高航速連續急轉舵作出閃避動作,艦身當時傾斜高達30度以上,飛行甲板上的飛機還因此掉入了海中,不過也因此連續躲過9枚來襲的魚雷。隼鷹在該戰中也收容了不少來自受損的翔鶴、瑞鳳兩艦的戰機,並且成功的轟炸企業號、戰艦南達科塔號和輕巡洋艦聖裘安號,導致三艦受創,並給了空母大黃蜂號最後的致命攻擊。不過在該戰中由於美軍的阻撓,因此未能對瓜島做出有效的運補,至此雙方機動部隊退出了瓜島水域進行整補,瓜島的制空權完全落入了美軍的手中,因此該戰中日本雖贏得了戰術,但卻讓美軍贏得了戰略
1943年2月,隼鷹退出特魯克回到吳港並進行了改裝,加裝了對空搜索用的二一號和一三號電探。由於隼鷹在之前戰役中損失的戰機沒有補齊,飛行員也還在訓練中,因此改出任運輸的任務,不過在1943年11月時在豐後水道南端遭美軍潛艇攻擊,艦尾嚴重受創,飛行甲板後段整個被毀並失去航行能力,最後由重巡利根進行帶纜拖曳回到佐世保進行修復
1944年6月,美國機動部隊進攻塞班島,日本發動阿號作戰,雙方爆發馬里安納海戰。19日當天天氣極不理想,海面上烏雲密佈,那些技術不夠熟練的飛行員在經過400海浬的長距離飛行後,大部份都發生了迷航的狀況,而且就算到達艦隊上方也無從辨識目標投彈。反觀美軍艦隊有良好的通訊和雷達預警系統,能夠緊急調派戰機前往100海浬處緊急攔截日機,加上對空搜索雷達和VT信管的發威下,美軍在該戰中一共擊落超過300架的日本戰機,因而有"馬里安那射火雞"一辭的誕生。在當天傍晚後撤時,空母飛鷹又遭到了潛艇攻擊,大量進水導致飛鷹失去動力,這時美軍戰機又發動了一次攻擊,飛鷹慘遭炸沉;隼鷹則被美機的2枚炸彈擊中煙囪,煙囪斷裂並且導致艦橋附近受到了不小的傷害,失去了起降戰機的能力,不過並沒有對航行造成問題
隼鷹在馬里安納海戰後,和其他殘存的艦隻相同的大幅度加強對空砲火和避沉損管的能力,但因為一直無法裝載到足夠的戰機,一直沒有出擊的機會而轉而進行運輸的任務。隼鷹在1944年12月在朝臺灣的運輸任務歸途中,於長崎的母野半島(今長崎半島)外海遭美國潛艇太平洋白鯧號的魚雷攻擊,兩枚魚雷分別擊中了右舷的機艙及艦艏,造成隼鷹大量進水,僅靠著左舷側的主機推進低速回到了佐世保。之後隼鷹一直在佐世保進行修復,直到1945年3月戰局進入最後階段為止。由於當時日本已經沒有在讓隼鷹出擊的能力了,隼鷹只有繫泊在佐世保附近的惠比壽灣,就這樣一直到戰爭結束,不過受創的右舷側輪機一直都沒有修復。隼鷹在戰後擔任復員任務的特設運輸艦,協助運送人員和物資,之後在復原任務結束後於佐世保解體
新造時 | 最終時 | |
尺寸 |
全長219.3m、全幅26.7m |
全長219.3m、全幅26.7m |
排水量 |
24140噸 |
24140噸 |
航速/續航力 | 25.5節;6000海浬/15節 | 25.5節;6000海浬/15節 |
飛行甲板尺寸 | 長210.3m、幅27m | 長210.3m、幅27m |
動力 |
艦本式重油鍋爐4座
三菱製重油鍋爐2座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 56250匹軸馬力、四軸推進 |
艦本式重油鍋爐4座
三菱製重油鍋爐2座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 56250匹軸馬力、四軸推進 |
裝甲 | 沒有裝甲 | 沒有裝甲 |
武裝 |
12.7cm/45連裝高射砲6座 25mm三連裝機槍 |
12.7cm/45連裝高射砲6座 12cm 28連裝噴進砲6座 25mm三連裝機槍 |
搭載機 |
53架舊式單翼戰機(常用48架) | 53架舊式單翼戰機(常用48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