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41 流星式
(Meteor)
流星式(格洛斯特)
除了德國之外,英國算是在二戰中對噴射機發展投入心力最大的國家,早在1937年4月,英國就已經開發出了工噴射機使用的噴射發動機,並在1941年5月14日讓全世界第二種噴射機─E28/39成功的飛上了藍天,從此開啟了英德兩國繼噴火式和Bf-109後的第二場航空競賽。只是和德國人He-178等噴射機不同的,英國人使用的試結構較簡單方便維修的離心式噴射發動機,而德國人則較鍾情於體積小、推力較大的軸流式噴射發動機
在E28/39試飛成功後,格洛斯特的設計師喬治•卡特(George Carter)帶領的設計小組以G.41之名開始進行噴射戰鬥機的研發,原本在發展時曾有單發動機、雙發動機和可兼轟炸機的四發動機三種設計,不過後來基於發動機性能的關係,單發動機構型安全性不足和四發動機構型飛行性能不佳的緣故,只留下了雙發動機的構型。1943年5月,G.41完成了首次試飛,原本要命名為雷霆式(Thunderbolt),不料卻被美國的P-47搶了先,只得改使用流星式(Gloster)之名
從流星式的外觀可以看出流星式並沒有擺脫螺旋槳戰機的設計思想,採用的是平直翼構型的主翼和平尾,只有平尾為了避免遭到發動機的排氣衝擊而將其上移至垂尾中間。兩具大直徑的發動機安裝在主翼上、武裝裝備在機首兩側這些設計倒和其他大部分同期的機種相類似,所以流星式的飛行性能還是不如採用後掠翼和低風阻機身的Me-262。流星式剛開始在發動機上倒面臨了不少的問題,原型機的首航是使用的"霍福特"(Halford)H.1型發動機,但在1943年6月12日的第二次飛行則改使用勞斯萊斯的"威蘭"(Welland)W.2B/23型發動機,而到了1943年11月3日的第三次試飛時使用的是"梅特維克"(Metrovick)F.2型發動機,這是因為原本預計要當成動力源的勞斯萊斯"威蘭"發動機研發的速度較慢,同時要測試其他發動機在流星式上的表現,因此三次的試飛用的發動機全都不一樣,不過真正裝置在首批16架量產流星F.1上的還是勞斯萊斯"威蘭"1型(W.2B/23)離心式發動機
首批量產的機型在1944年7月12日加入皇家空軍的616戰機中隊正式成軍,比德軍KG51的Me-262中隊足足早了8天,616中隊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換裝噴射機的飛行實戰中隊,這讓流星式贏得了"世界上首種服役的噴射機"。由於流星式平飛速度快,因此剛開始專門在英倫海峽上空擔任截擊由法國北部德軍發射的V-1飛彈,然而早期由於流星式機首機砲的問題,616中隊有多次都鎖定了V-1卻無法發射機砲的經驗,直到8月4日駕駛EE216的狄恩中尉受不了卡彈的問題直接用機翼"撞落"了一枚V-1為止,流星式整整半個月都沒有任何戰績。而在狄恩中尉"撞落"第一枚V-1首開紀錄後,他同隊的J. K. 羅傑中尉也在25分鐘後用機砲擊落了一枚V-1,這是流星式在海峽上空最初的戰果。之後雖然流星式的表現逐漸歩上軌道,不過德軍在1944年9月後由於陣地逐漸失守,從法國北部來襲的V-1逐漸減少,所以流星式在那之後便沒有在取得戰果,所以流星式在海峽上空的飛彈攔截戰中成果僅有在8月裡擊落的13枚,跟較早加入攔截戰的蚊式FB.18相較起來戰績遜色了許多,不過飛行性能卻逐漸受到飛行員的肯定
而稍後出廠的F.3型則是第一款大量生產的流星式戰機,雖然F.1型也有生產了16架,不過其實F.3型才是最主要的生產型。F.3型採用了許多改良的設計,像換裝了推力更大的勞斯萊斯"德文特"(Derwent)1型發動機,主翼外翼下方則可以掛載可拋式副油箱以增加續航力,並以滑動式的座艙罩取代原本側掀式的座艙罩,最後出廠的15架F.3戰機的座艙更因此加長了一點,不過這反而使得這些戰機的座艙罩造型變的更佳的流線、平滑。由於F.3型戰機的發動機在推力上略有提升,因此F.3型的空速比起F.1型略高,這批戰機在量產後開始給616中隊換裝,不過在換裝F.3型戰機之後,入侵英國的V-1飛彈數量驟減,流星式的部隊正愁沒目標可打時,新的命令下來了,英國空軍要求616中隊開使用手上的流星式戰機進行噴射機對噴射機間的空戰格鬥訓練,這很明顯就是要流星式部隊轉往歐陸和當時在歐洲上空相當兇猛的德國新戰機─Me-262對抗預做的訓練。1945年初,616中隊1架F.1型和3架F.3型戰機移防西線戰場,不過英國空軍害怕戰機萬一遭到擊落可能會洩漏機密,因此禁止在流星式在敵軍佔領區活動,所以Me-262和流星式之間的惡戰並沒有發生,而流星式大部分能做的也只是用20mm機砲掃射地面目標,不過可能因為德軍沒有相關情報常務任流星式是Me-262,流星式因而多次掃射德軍部隊得逞卻沒遭到敵軍反擊
在戰後,雖然德•哈佛蘭推出更新的吸血鬼式噴射戰鬥機,不過流星式也跟著推陳出新因此未遭淘汰。新改款的F.4型戰機換裝了推力更強了勞斯萊斯"德文特"5型發動機,發動機的整流罩外型也有些不同。主翼的翼尖削平減低空氣阻力以求得更佳的空速和飛行穩定度,並在1945年創下了606英哩的時速記錄,次年更將記錄推高到616英哩。流星式在戰後曾開發出多種衍生機型,包括縱列雙座的高及教練機型、由教練機型改裝的雙座夜間戰鬥機型以及長程偵察機型,戰後許多歐洲國家都有採用此機當作主力戰鬥機,加拿大、荷蘭和比利時等10國更被授權在當地製造,總產量超過2800架。最後一架流星式在1961年8月退役,另外美國陸航軍(戰後改制美國空軍)也有一架以技術交換為目的用貝爾P-59空中彗星式(Aircomet)交換而來的彗星式F.1,不過這架彗星式並未參加戰鬥,主要被用在技術研究上
*1.離心式噴射渦輪發動機其中最有名的應屬於勞斯萊斯公司開發出來的黑雁(Nene)系列發動機。離心式發動機的壓縮機段用的是離心式的壓縮渦輪,一般採用的一級或是兩級,空氣由中間進入,利用離心力壓縮後於渦輪外圍流出,因此也被稱為遠心式發動機
2.德•哈佛蘭公司的"霍福德"發動機後來更名為"精靈"(Goblin),並被使用在該公司製造的吸血鬼式戰鬥機上
型號 | F.1 |
翼展 | 13.1m |
長 | 12.6m |
高 | 3.96m |
重 | 3693kg |
發動機 | 兩具勞斯萊斯威蘭1型離心式噴射渦輪發動機(推力1700磅/具) |
最大時速 | 668km |
時用昇限 | 13192到13410m |
爬升力 | 657m/分 |
續航力 | 1610km(僅用內部油箱) |
武裝 | 機鼻側面希斯潘諾20mm機砲4門 |
乘員 | 1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