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式
螢火蟲式(費里)
由於海燕式在地中海戰場的表現不錯,海軍要求費里繼續開發可作為海燕式後繼機的新型戰機,經過短暫的發展,1941年12月22日新戰機完成了試飛,並命名螢火蟲式,隨即投入了生產線
和海燕式相比,螢火蟲雖然相同的採用前後艙分離和發動機後下方裝置冷卻器,不過由於採用了較強力的發動機,因此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進,固定武裝也改為更具威力的4門20mm希斯潘諾機砲。此外,螢火蟲式的掛架載彈量大幅升高,兩翼下可掛在共907kg的武器,比起僅能掛載不到300kg得海燕式,螢火蟲是更強悍也更有任務共通性
首批量產的1型機載1942年底加入了戰局,並配屬到空母上執行戰鬥轟炸等任務,並衍生出換裝更強力的鉤喙獸12型發動機(1990hp)並加裝了美製ASH空用雷達的FR.1和少量生產的NF.2型戰機也加入戰局,並成為英國空母上首批的夜間戰鬥機。而稍做改良的3型機在1944年底登場,不過由於戰局的改變,許多的3型機並不是在歐洲戰場服役,而是經由空母轉戰印度洋和東亞等太平洋戰場,並擔任戰鬥轟炸機的任務
戰後,由於劍魚式戰機的退役,加上後繼機飛龍式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性能不穩定,海軍除了向美國採購格魯曼製的TBF復仇者外,螢火蟲式也得以大量生產。而在1945年5月25日開始進入量產的FR.4型機,雖然因為出現過晚而來不及加入大戰,不過因此陰錯陽差下,反而成為了螢火蟲式的戰後先導機型。FR.4型的機身設計主要來自3型,不過由於換用了翼根式冷卻器,因此翼根處較為突出,加上配備兩段式增壓器的鉤喙獸74型發動機,雖然FR.4型主翼採用了平切翼端的低空型機翼,不過昇限反而較採用正常翼端的前期型來的高。FR.4型後來也出現換用電動摺疊式主翼的5型機,並和FR.4型機一起參加了韓戰,4型和5型也是最富任務彈性的螢火蟲式。而後續出現的AS.6型和AS.7型可以說是5型的反潛衍生型,取消了機翼上的機砲,增加掛架並使其達到共1360kg的掛載量,AS.7型為了反潛上的方便,甚至將機員人數增加為3人。1950年中期後,由於螢火蟲式的性能已告落伍,費里在1955年5月正式停產螢火蟲式,海軍也在60年代前將所有的螢火蟲是除役,僅只留下約400架T.1型無武裝雙座型教練機和T.2型的雙座教練戰鬥機,並另外有些螢火蟲式改裝成無人遙控靶機(U8型、U9型和U10型),螢火蟲式的產量約1700架左右,並在戰後有部分機型被轉至民間用途
型號 |
1型 | 4型 |
翼展 |
13.55m | 12.55m |
長 |
11.4m | 11.56m |
高 |
4.15m | 4.37m |
重 |
4422kg | 4491kg |
發動機 |
1具勞斯萊斯鉤喙獸2B型V型12缸液冷發動機(1730hp) | 1具勞斯萊斯鉤喙獸74型V型12缸液冷發動機(2245hp) |
最高速度 |
509km/hr | 618km/hr |
最大昇限 | 8534m | 9450m |
續航力 |
933km | 1223km |
武裝 |
兩翼希斯潘諾20mm機砲各2門
翼端下方可掛載500kg炸彈或副油箱之掛架各1個,或載彈減為250kg並各加掛4枚60磅火箭 |
兩翼希斯潘諾20mm機砲各2門
翼端下方可掛載500kg炸彈、深水炸彈或副油箱之掛架各1個,或載彈減為250kg並各加掛4枚60磅火箭 |
乘員 |
2名 | 2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