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輕巡洋艦川內級
(LIGHT CRUISER SANDAI CLASS)
川內(せんだい)
川內級是日本八八艦隊5500噸級巡洋艦案中第三種巡洋艦,算是長良級的修改型。長良級採用了2座重油/煤混燒鍋爐和10座重油鍋爐,而由於八八艦隊是非常龐大的造艦計劃,如果大量使用重油鍋爐的話很有可能導致日本國內油料的短缺,因此在川內級為了節省油料和燃料費,改用了4座混燒鍋爐和8座重油鍋爐,畢竟煤比起燃油來說可是便宜了很多,而且煤的產地離日本相當的近,在補充上也比較方便。因此川內級和其他日本輕巡不同的為四煙囪的設計,而不是三煙囪設計,不過為了防止排煙逆流,第一煙囪特意做的比較高。另外川內級新造時在艦橋前方便搭載了滑走台的設計,水偵的格納庫則裝置在艦橋內,因此川內級的艦橋是方方正正的。川內在1924年4月29日完工於三菱長崎造船廠
在友鶴事件後,日本海軍艦艇復原性的補強成為了重要的課題,而川內為了增加復原性,第一煙囪被降低到和其他三根煙囪一樣高,也因此和神通及那珂兩艘姊妹艦的外型不同。此外前甲板的滑走台被廢止,水偵的發艦作業改由後甲板新設的彈射器取代,而原本用來放置I號機雷的彈藥庫則被改裝作為水偵的機庫;後桅竿則修改為三腳桅,並追加了用來吊放水偵用的吊桿,發射管也改為四連裝的九二式發射管,前部的發射管座則被取消以增加艦艇的復原性和抗浪性
在中日戰爭爆發時,川內曾經支援日軍在上海和杭州等地的登陸作戰,隨後在1940年9月,則和七艘驅逐艦組成第一護衛隊出擊中南半島,擔任船團護衛和登陸的火力支援,之後在1941年春天則改出擊華南一帶,擔任起海上封鎖的任務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川內為第三水雷戰隊旗艦,並參加了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的攻略戰,在中途島海戰時則是屬於山本大將指揮的主力部隊,率領12艘驅逐艦出擊,不過因為空母部隊遭到了重創,因此川內並沒有任何的建樹,之後川內則轉往所羅門群島
1942年11月14日深夜,日軍由高速戰艦霧島所率領的艦隊,攜帶大量三式彈準備進行轟炸瓜島韓德森機場的艦隊,在高速突入沙伏島附近海域時遇上了以美國戰艦華盛頓號和南達科塔號兩艦為中心組成的艦隊,雙方爆發第三次所羅門海戰。川內首先發現了南達科塔號,並對其進行了魚雷攻擊,不過卻沒命中南拿科塔號;之後華盛頓號使霧島嚴重受創並起火燃燒(隨後自沉),其餘日艦見狀只好開始救援落水官兵後快速撤退
1943年11月1日,美軍大舉登上了布干維爾島,由大森仙太郎少將率領由重巡妙高、羽黑領航的日軍艦隊向布干維爾島出擊以護衛日軍驅逐艦擔任運輸和支援的任務。2日凌晨,日軍艦隊和美軍艦隊爆發了布甘維爾夜戰,川內率領的水雷戰隊在該戰中擊傷了美軍一艘輕巡和2艘驅逐艦,不過川內也被美軍巡洋艦的雷控射擊集中轟炸,舵機失效並且嚴重受創起火,最後沉沒在所羅門群島東方海域
狀態 | 新造時 | 改裝後 |
尺寸 | 長162.15m、幅14.17m | 長162.15m、幅14.17m |
排水量 | 5195噸 | 5195噸 |
速力/續航力 | 35.3節;5000海浬/14節 | 35.3節;5000海浬/14節 |
動力 |
重油鍋爐8座
燃油/煤混燒鍋爐4座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4座 90000匹軸馬力、4軸推進 |
重油鍋爐8座
燃油/煤混燒鍋爐4座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4座 90000匹軸馬力、4軸推進 |
裝甲 |
舷側水線50.8mm
甲板38.1mm |
舷側水線50.8mm
甲板38.1mm |
武裝 |
14cm/50單裝砲7門 8cm/40單裝高射砲2座 61cm連裝發射管4座 I號機雷48枚 |
14cm/50單裝砲7座
61cm四連裝發射管2座 25mm連裝機槍3座
|
搭載機 | 水上偵察機1架 | 水上偵查機1架 |
神通(じんつう)
神通是川內級的二號艦,1925年7月31日完工於神戶川崎造船廠
在簽訂華盛頓條約後,日本海軍的訓練日漸嚴酷,特別是夜間的魚雷攻擊更被當成主要科目加緊的鍛鍊,不過這種日以繼夜的嚴酷訓練終於還是造成了悲劇。1927年8月24日,由神通和那珂所率領的水雷戰隊在美保關海域進行夜間高速行駛下魚雷攻擊的訓練,結果在艦隊運動中,有可能是協調不佳,驅逐艦蕨以高速和神通發生了衝撞,神通的艦艏撞進了厥的右舷側前部船身,當場把蕨撞成了兩截;而跟在神通後面航行的那珂見狀為避免衝撞神通,進行了緊急轉舵,卻和正在規避中的驅逐艦葦發生衝撞,葦的艦艉直接被撞斷,所幸艦上人員處理得宜才避免了沉沒。在事件後,神通的艦長水城圭次大佐留下明快的證言後便自殺謝罪。而一般所認為美保關事件是海軍基於5:5:3的原則下,進行過於頻繁而嚴酷的訓練,導致人員的身心俱疲而引發事件。而由於當時神通的艦艏嚴重損毀,於是在修復的過程中將神通的艦艏改為像重巡洋艦的那種向外延伸的艦首而非以往的平直型艦首
因為即將進入無條約時代,神通在1934年進行了改裝,前甲板的滑走台被廢止,水偵的發艦作業改由後甲板新設的彈射器取代,而原本用來放置I號機雷的彈藥庫則被改裝作為水偵的機庫,後桅竿則修改為三腳桅,並追加了用來吊放水偵用的吊桿。而神通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將連裝發射管改為四連裝的九二式發射管,前部的發射管座則被取消以增加艦艇的復原性和抗浪性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神通是田中賴三少將所率領的第二魚雷戰隊旗艦,並和川內、那珂兩艘姊妹艦一同出擊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地。1942年2月27日,日本進攻巴達維亞(今天的印尼)的運輸船團,遭遇由美、英、澳、荷四國所組成的盟軍艦隊,日本的護衛艦隊和盟軍艦隊爆發衝突,史稱為泗水海戰。在這次海戰中,以那智和羽黑為首的日本艦隊首次使用了九三式魚雷並搭配艦上火砲,成功擊沉了盟軍總旗艦荷蘭巡洋艦狄羅特號和爪哇號,及英國、荷蘭各一艘驅逐艦,神通也是該艦隊的一員。而在中途島海戰時神通為護衛部隊,不過由於空母部隊遭到嚴重打擊,登陸中途島的計劃告吹,因此神通並沒有任何戰果
1942年8月3日,美軍大舉登陸登陸瓜達康納爾,並派出艦隊轟炸瓜達康納爾島,當時日軍在島上的勢力不強,很快的韓德森機場便落入美軍手中,長達半年的所羅門攻防戰就這樣展開序幕。日軍首先在8月8日深夜派出由三川中將領軍的重巡洋艦部隊對瓜島附近的運輸船團展開攻擊,不過中途和盟軍艦隊大打出手,雖然贏得勝利卻沒有來的擊進攻運輸船,因此山本大將為了壓制美軍的戰力,於8月23日派出由當家主力翔鶴、瑞鶴兩艘大型空母領軍的艦隊,大嗤嗤的向瓜島殺來。美軍聞訊後,緊急下令佛萊契中將率領企業號、沙拉托加號為首的艦隊增援瓜島,雙方艦隊在東所羅門海域爆發第三次的空母大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而當時神通和水上飛機母艦千歲級另外四艘驅逐艦擔任起對瓜島運輸船團的護衛工作,不過這個船團卻被美軍發現,神通遭到了轟炸而受了不輕的傷,不過並沒有沉沒而退出戰場進行修復的工作。另外神通在1943年1月也擔任起載運瓜島撤退守軍的任務
1943年7月12日,美軍進攻科隆班加拉島,日本海軍派出驅逐艦及護衛艦隊向該島進行強行運補的任務,不料在該日深夜,護衛艦隊害美軍艦隊相遇,隨即爆發了科隆班加拉海戰。在該戰中,日本艦隊靠著驅逐艦雪風首次使用了電波逆向裝置,神通和其所率領的第十六驅逐隊大發神威,以魚雷和砲火重創了美軍輕巡里安達號、檀香山號和聖路易號,驅逐艦古因號則被擊沉。不過當時開啟探照燈照明美艦的神通也遭到美艦的集中攻擊,嚴重受創起火後沉沒
狀態 | 新造時 | 改裝後 |
尺寸 | 長162.15m、幅14.17m | 長162.15m、幅14.17m |
排水量 | 5195噸 | 5195噸 |
速力/續航力 | 35.3節;5000海浬/14節 | 35.3節;5000海浬/14節 |
動力 |
重油鍋爐8座
燃油/煤混燒鍋爐4座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4座 90000匹軸馬力、4軸推進 |
重油鍋爐8座
燃油/煤混燒鍋爐4座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4座 90000匹軸馬力、4軸推進 |
裝甲 |
舷側水線50.8mm
甲板38.1mm |
舷側水線50.8mm
甲板38.1mm |
武裝 |
14cm/50單裝砲7門 8cm/40單裝高射砲2座 61cm連裝發射管4座 I號機雷48枚 |
14cm/50單裝砲7座
61cm四連裝發射管2座 25mm連裝機槍3座
|
搭載機 | 水上偵察機1架 | 水上偵查機1架 |
那珂(なか)
那珂是川內級的三號艦,不過開工時間卻比神通還要早。但是那珂在建造時剛好遇上了關東大地震,當時在船台上的那珂遭到了嚴重的損壞並還引起了火災,在震災後由於結構已經嚴重受損必須重新建造,因此那珂的完成最晚。在重新建造時,那珂修正了原本的設計,改採用向外延伸式的艦首,那珂也是第一艘在新造時便採用這種艦首的5500噸級巡洋艦。那珂在1925年11月30日於橫濱船渠。由於當時八八艦隊所居軍艦的數量太多和為了增加日本的造艦能量,因此許多小型艦都交給民間有建造驅逐艦類的軍艦的造船廠負責,以讓大型的造船廠繼續建造大型主力艦
在簽訂華盛頓條約後,日本海軍的訓練日漸嚴酷,特別是夜間的魚雷攻擊更被當成主要科目加緊的鍛鍊,不過這種日以繼夜的嚴酷訓練終於還是造成了悲劇。1927年8月24日,由神通和那珂所率領的水雷戰隊在美保關海域進行夜間高速行駛下魚雷攻擊的訓練,結果在艦隊運動中,有可能是協調不佳,驅逐艦蕨以高速和神通發生了衝撞,神通的艦艏撞進了厥的右舷側前部船身,當場把蕨撞成了兩截;而跟在神通後面航行的那珂見狀為避免衝撞神通,進行了緊急轉舵,卻和正在規避中的驅逐艦葦發生衝撞,葦的艦艉直接被撞斷,所幸艦上人員處理得宜才避免了沉沒。在事件後,神通的艦長水城圭次大佐留下明快的證言後便自殺謝罪。而一般所認為美保關事件是海軍基於5:5:3的原則下,進行過於頻繁而嚴酷的訓練,導致人員的身心俱疲而引發事件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那珂是西村祥治少將所率領的第四魚雷戰隊旗艦,並和川內、神通兩艘姊妹艦一同出擊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地。1942年2月27日,日本進攻巴達維亞(今天的印尼)的運輸船團,遭遇由美、英、澳、荷四國所組成的盟軍艦隊,日本的護衛艦隊和盟軍艦隊爆發衝突,史稱為泗水海戰。在這次海戰中,以那智和羽黑為首的日本艦隊首次使用了九三式魚雷並搭配艦上火砲,成功擊沉了盟軍總旗艦荷蘭巡洋艦狄羅特號和爪哇號,及英國、荷蘭各一艘驅逐艦,那珂也是該艦隊的一員。在同年4月一日,那珂在聖誕島附近遭到美國潛艇攻擊,兩枚魚雷擊中了舷側,那珂的艦殼破裂進水不過並未沉沒,之後回航新加坡進行修復,因此再中途島海戰時改為由良擔任第四水雷戰隊的旗艦。另外當時負責修復那珂的101工作部所屬的工作艦正是由活躍在日俄戰爭的老戰艦所改裝成的工作艦朝日,朝日在完成那珂的修負修復任務後回航吳港,卻在啟航的兩天後在南中國海被美軍潛艇塞蒙號擊沉,那珂也是朝日最後完成的一項任務
完成修復的那珂在隨後回到了戰線,不過當時新型的阿賀野級已經加入戰線,那珂只好將水雷戰隊旗艦的任務轉交改較新型的矢矧和能代,而自己則退居二線到南洋去做一些護衛和運輸的任務。1944年2月17日,美軍艦隊大舉空襲了聯合艦隊的根據地特魯克,那珂遭到美軍空母碉堡山號的艦載機轟炸,前甲板被美機擊中,艦首整個被炸毀,最後因為大量的進水而沉沒
狀態 | 新造時 | 改裝後 | 最終時 |
尺寸 | 長162.15m、幅14.17m | 長162.15m、幅14.17m | 長162.15m、幅14.17m |
排水量 | 5195噸 | 5195噸 | 5195噸 |
速力/續航力 | 35.3節;5000海浬/14節 | 35.3節;5000海浬/14節 | 35.3節;5000海浬/14節 |
動力 |
重油鍋爐8座
燃油/煤混燒鍋爐4座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4座 90000匹軸馬力、4軸推進 |
重油鍋爐8座
燃油/煤混燒鍋爐4座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4座 90000匹軸馬力、4軸推進 |
重油鍋爐8座
燃油/煤混燒鍋爐4座 齒輪傳動蒸汽渦輪機4座 90000匹軸馬力、4軸推進 |
裝甲 |
舷側水線50.8mm
甲板38.1mm |
舷側水線50.8mm
甲板38.1mm |
舷側水線50.8mm
甲板38.1mm |
武裝 |
14cm/50單裝砲7門 8cm/40單裝高射砲2座 61cm連裝發射管4座 I號機雷48枚 |
14cm/50單裝砲7座
61cm四連裝發射管2座 25mm連裝機槍3座
|
14cm/50單裝砲6座
12.7cm/40連裝高射砲1座 61cm四連裝發射管2座 25mm三連裝機槍7座 |
搭載機 | 水上偵察機1架 | 水上偵查機1架 | 水上偵查機1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