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二式戰鬥機─鍾馗
(Ki-44)
二式戰鬥機"鍾馗"
(中島)二式戰鍾馗和以往以運動性著名的日本戰鬥機完全不同,鍾馗擁有陸軍戰機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和爬昇能力。陸軍會研製鍾馗這種函以往日本戰機格格不入的機種,首先是對美軍旗下的那些重轟炸機感到不安,加上德軍以速度和爬升力著稱的Bf-109再歐洲戰場上大放異彩,因此陸軍下令研發新式戰機,不過由於新機和以往的要求不同,這卻傷透了國內的製造廠的腦筋,當時三菱正忙於零戰和雷電的研發和生產,而川崎則忙於進行翼冷戰鬥機的研發,因此新機由中島負責。中島在經過慘烈的研發後,在1940年8月完成原型機的試飛,並在隨後的一場模擬空戰中擊敗川崎的Ki-60及由德國潛艇運來的Bf-109E,陸軍高層非常滿意,因此下令生產,不過由於一式戰"隼"的生產順序較為優先,因此鍾馗一直到1942年才正式獲得採用並交付量產
鍾馗的機身為了達到高速,除了換用出力較大的中島Ha-41發動機,主翼面積較傳統的日本戰機小且偏向前方,而座艙更是稍稍的後移,這卻導致駕駛員的前方視野不良,造成戰機起降時險象環生,一些不適應的新手往往就這樣滑出了跑道,嚴重的甚至直接墜毀在機場跑道上,造成不少飛安事故。雖然加裝了蝶型戰鬥襟翼,鍾馗卻沒有像一式戰隼有那種神乎其技的飛行能力,因此一型甲僅有7.7mm機槍和12.7mm機槍各兩挺,在攔截敵機時其實功效並不大,因此在隨後的量產機型一型乙上做了改良。一型乙換用了馬力更強大,原來為轟炸機使用的Ha-109發動機,武裝也強化為一式12.7mm機槍4挺,而少量生產的一型丙則在機腹加裝上了主輪末端艙蓋,使起落架附近形成了完整的曲線,不因主輪而產生阻力。而稍後出現的二型甲、二型乙等戰機,則在機翼下方增加了掛用炸彈的掛架,換用淚滴式座艙罩,採用可收式尾輪並做了細部修改,由於在各方面都有改進,加上鍾馗的爬升速度和俯衝速度的確能和盟軍戰機一較高下,因此逐漸在各戰區出現了一些愛用者,同時二型也是鍾馗中生產量最大的一種機型
而最後出現的二型丙和三型,則是一種重武裝攔截機。二型丙換用了新型的光學瞄準器,機翼武裝則換用了採特殊無殼裝藥彈的Ho-301 40mm低初速機砲,射速為400發/分,這種重機砲專門被用來對付美軍的轟炸機,此外機翼掛架也換用了可以搭載炸彈或副油箱的新型掛架。而三型則改裝了新式的Ho-5 20mm機砲,以載彈量稍彌補了較不足的破壞力,因此可能被用來攔截敵方戰鬥機使用。1945年2月19日,少部分的鍾馗二型丙起飛迎戰120架美軍B-29的大編隊,經過一番纏鬥後,10架的B-29被擊落,其中兩架似乎是被鍾馗的飛行員以撞機的方式擊落,為本土防空戰中鍾馗戰機最好的一次,之後鍾馗仍然擔任截擊B-29的任務,並成為本土防空戰的要角。二式戰鍾馗的的總產量為1233架,不過現在並沒有一架完整的飛機存在
一型甲 | 二型丙 | |
機種 | 戰鬥機 | 重武裝戰鬥轟炸機 |
翼展 | 9.448m | 9.448m |
長 | 8.75m | 8.75m |
高 | 3.248m | 3.248m |
重 | 1800kg | 2106kg |
發動機 | 1具中島"Ha-41"星型複列14缸空冷發動機(1260hp) | 1具中島"Ha-109"星型複列14缸空冷發動機(1520hp) |
續航力 | 900km | 900km |
實用昇限 | 不明 | 11200m |
最高速率 | 579km/h | 605km/h |
武裝 | 機鼻八九式7.7mm機槍2挺 兩翼一式12.7mm機槍各1挺
| 機鼻一式12.7mm機槍2挺 兩翼Ho-301 40mm低初速機砲各1門 翼下100kg炸彈或副油箱用掛架各1個 |
乘員 | 1名 | 1名 |